如何高效做文献回顾?(工具篇)
怎样把琐碎的「文献采集」、「标注笔记」、「整合引用」,和「样式输出」一气呵成地自动化搞定?
题图: Photo by Claudia Wolff on Unsplash
痛点
每年的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学生都需要进行一项工作,叫做查重。
查重的本意,是督促你独立完成论文,不要抄袭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
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即便论文研究是自己做的,也都会对自己的查重结果表示担忧。结果也显示,重复率不低。
为什么?
因为,虽然论文的实质性部分,他是独立完成的。但是文献回顾,却往往是拾人牙慧,甚至大段都是重复。
这也不稀奇。许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之前,并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文献回顾训练。有的不了解科研规范,导致过度引用;有的干脆是偷懒。
对,懒。
如果按照规定动作,做文献回顾,看起来是一件辛苦的事儿。
很多情况下,读了不少文献,却发现此路不通,只好再去找寻新的文献。
这种周而复始的挫败感,往往会让很多人干脆选择「闭目塞听」、「掩耳盗铃」,随便把研究做了,然后补上一些无关痛痒的论文回顾。只要不妨碍自己论文的价值就好。所谓「回顾」,也大抵是从人家的摘要、结论里寻章摘句,直接扔进去。
查重系统还是挺聪明的,能轻易发现这种偷懒行为。
对策
实际上,做好文献回顾,是需要同时掌握「道」与「术」的。
道是决策,是方向;而术是效率。
决策方向错了,则南辕北辙。例如你选了一个永动机的题目,那可能什么科学成果也弄不出来。即便弄出来了,也跑到了伪科学阵营中。
方向选错,就有可能不断推倒重来。如同西西弗斯推动巨石上山,却永远会滚落。你的毕业论文,时间有限,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所以能够选定合适的方向,显然非常重要。
而方向对了,效率不高也不行。科研不是一场散步,而是一场田径比赛。找准方向后,别人坐着飞机高铁往前冲,你腿儿着。结果可能一辈子都在奔忙赶路。但是重要的问题全错过。
在一篇教程里,想同时讲清楚文献回顾的「道」和「术」,不现实。
所以,今天咱们只讨论「术」,也就是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