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从这些相声艺人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Shuyi Wang
Feb 15, 2021

--

浮躁不是一种病态的行为模式。浮躁是蕴含了理性计算的行动结果。

前些天王佩老师在语音聊天的时候,给大伙儿推荐了读库1904,我当晚就下单购买了。

其中前100多页,是郑猛采写的《说相声的》。

我读后,觉得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作者为了写这部作品,采访的相声人士多达20多位。这本书里面写出来的仅有5位(还有几位作为了背景出现)。我很期待看到剩余的10几篇专访,想必也会非常精彩。

虽说这里包含的人数不多,却真的是把老中青不同年龄层都代表了出来。而且还暗含区分了已经红过的,和正在红的。

正在红的,往往是年轻人。他们口中,总能听到对他人的一些臧否。而老人们,却只会夸赞别人。如果不在法眼中的,不提就是。即便是被问到躲不开了,述评方法也相当委婉。

这确实是一种经历过大风大浪,摔过跟头以后,形成的人生智慧。对别人不赞同,可以当面提。可是背后说的,特别是将来要流传出去的内容,一定是夸赞,不好是负面评价。

这些饱经风霜的老艺人们,谁又没年轻气盛过呢?现在功成名就,接受采访的时候,有了这种气度和规范,也是让大家看看大浪淘沙后的「幸存者」都是啥样儿的。

即便是这样,郑猛采访出来的故事,也给了我很多的冲击。之前确实没有想到,相声界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我是天津人。小时候儿,广播和电视里面也是不乏相声的。许多段子,说会背,真不是吹牛。然而我们看到的,都只是那些记录下来的影像和声音,并不是相声艺人们最真实的一面。

我们只会说到,什么人是「相声泰斗」、「艺术家」,但是那可能是因为我们见到了太多他的高光时刻。

反之,有些不幸只能留下寥寥几段声音和视频的相声演员,其实才是真正的大师。在电视和收音机里面,他们的表现可能并不是最佳状态。他们更擅长的,大概是剧场和茶馆里面,与观众的交互、控场。甚至是天桥或三不管儿街头「平地抠饼、对面拿贼」的绝技。

--

--

Shuyi Wang
Shuyi Wang

Written by Shuyi Wang

PhD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Former Adjunct Faculty at UNT. First Prize Winner of HackNTX 2018.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