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如何用人工智能帮你高效寻找研究选题?
保持探索精神,学用合适的工具,高效解决问题吧。
痛苦
对你来说,读文献,特别是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可能是件非常令人愉悦而激动的事儿。
例如海华,他读博的时候我到 UNT 访学,跟他在一个实验室。他时常一边读最新的顶会论文,一边击节赞叹。读到开心之处,他会高声喊出来,还兴奋地把我拉过去一起看。我觉得他是把信息检索读出了《冰与火之歌》的意境。
但是论及阅读海量文献,试图从中找寻自己的研究选题,可能就没有那么轻松愉悦了。原因大家都清楚 — — 论文太多了,而且产生速度极快。即便是水平顶尖的学者,也不敢夸下海口,说自己读过领域内全部重要文献。因为就在你说话这几分钟里,可能又有(不止一篇)新的论文发表了,里面兴许就包括重要的新观点和新发现。
这于是就构成了个显著的矛盾:
余生也有涯,而论文无涯。以有涯逐无涯,game over .
可是,不充分全面了解领域的发展,你又怎么寻找和验证自己的选题呢?你兴冲冲地给别人展示自己的新发明,一种有效降低界面摩擦提升运输效率的装置。然后别人一脸狐疑:
这玩意儿,不是叫做轮子吗?
对于科研新手来说,通过研读论文来找寻选题,还担负着必要科研训练的目的。新手在选择「读哪些论文」这个问题上,没有经验,整体过程可能要经历更多挫折和弯路。
有的学生不愿意自己耗费无用功,会干脆把这个问题推给导师。
老师老师,您给我布置一个论文阅读列表吧。
如果导师对你的研究方向熟悉,这事儿还好说。可如果不巧你的研究方向是导师尝试进入的新领域,那么这件事儿上他能提供的帮助很有限。这么多的新论文,他也没有都读过来,又怎么去分辨其中哪些论文更有价值呢?
最终,还是得你自己去一片迷雾中不断探索。这中间,你可能会遗漏很多重要成果,甚至干脆走错了方向。
好在,你可以充分利用工具。
古人航海可以用指南针,今天你开车有导航。同样,在科研的世界里漫游,你也可以借助一些更为有效的工具,减少大量的无用功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