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电子临时笔记做完,想不起回顾怎么办?
为了避免这种糟糕的后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来督促甚至是强制自己做出一些有益于知识「结网」的操作。
Photo by J. Kelly Brito on Unsplash
知识星球里面,总会有星友提出非常好的问题。例如 Focus 提问:
我发现自己做过的电子笔记很少去看第二遍。每次只要做电子笔记,大部分内容都感觉像是存档了,很少回去翻第二遍的。电子笔记缺少纸质笔记的那种随手翻翻的感觉。一本纸质书,你可以随手翻一翻,就能在一瞬间看完整本书的内容。但是电子笔记你却没有办法模拟这个过程。
上面是他问题的前半段。在后半段里面 Focus 提出了一种设想,很有意思。这里咱们只专注讨论「做完电子笔记,想不起回顾」这个问题。
实际上,一本《卡片笔记写作法》主要是在探讨这个问题的。
解决方法也很直接 — — 做两遍笔记就可以了。
第一遍,是钩住灵感;第二遍,是重新阐释,建立链接。
说起来,很轻松。但是做起来,那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都能够自律到对所有接收到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做这样的处理,那么学习和成长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我们的头脑,就是会欺骗自己,说「我记下来了,那就随时可以检索到,不用再管了,往前看吧」。
实际上,你知道的,这是个谎言。你「记下来了」,是指信息记录落在了某个笔记工具中,而不是融入了你的第一大脑(原生那个)或者第二大脑(也就是 Roam Research 或者 Logseq 等图数据库笔记系统做的事儿)。
甚至,即便你直接把信息记录扔进第二大脑,也不管用。因为这些散碎的信息,不会给你的知识网络带来什么价值,相反,还会带来干扰和噪声。
因为,这加重了你将来试图通过 random access (例如我们平时常做的全库检索)来找寻信息的时候的负担。这些缺失上下文的「孤独」笔记,会让你更容易迷路。
为了避免这种糟糕的后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来督促甚至是强制自己做出一些有益于知识「结网」的操作。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设立一个「中转站」。
临时笔记,可以来自于四面八方。例如说 Marginnote 的抹画、高亮与批注;苹果备忘录在 iPadOS 15 下面,可以右下角呼出 Quicknotes 快写,还能加入当前网页或者应用链接;或者,是我现在正在用的 drafts 直接输入文字…… 这些临时笔记,都是电子版的。